一再有人问我,什么样的价格是合理的。我想这里统一回答:价格的合理性只能由市场决定。简单地说,当市场竞争充分的情况下,多家报价,你得到的价格就是合理的价格。这是由市场机制,也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决定的。这就是为什么你在一线城市打工,一天赚1000元----这个公司不给你一千,别的公司会;而你到老少边穷地区给老乡放羊,一天就只能赚50块钱了----市场能提供的也就50元一天,你不愿意,自然能找到别人放羊(反过来想想,如果你也每天赚1000,没几天,那群羊就全归你啦,这好像也不合理啊)。
再看看,同样一个产品,供应商A报价是10块,供应商B报价是8块。如果过几天,供应商A正好有富裕产能,或者库存积压,再去询价的话,就可能是6块。你说哪个价格是合理的?每个价格都是合理的----价格是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平衡点,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,供应商给你的价格就是合理价格(当然这里不能有二次议价,我另有专文讨论)。至于说你认为不合理,往往是你不愿意接受这个价格罢了,不要跟价格的"不合理"混为一谈。这就如兰博基尼900万一辆,我买不起,或者不愿支付这个价格,就说兰博基尼的价格不合理。
对于价格的合理性,成本分析也是收效甚微。想想看,原材料和工艺都差不多,那为什么星巴克的咖啡三四十块钱一杯,而肯德基的只有十几块?茅台、二锅头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水和酒精,那为什么茅台800元一瓶,二锅头18块一瓶?他们明码标价,市场有人买,能形成均衡,就是合理价,你有什么好证明的呢?相反,每个政府都处于不充分竞争,他们的"价格"才是不合理的,比如为什么要征那么高的税,却鲜见有什么人去做"成本分析",挑战其"价格的合理性"。看来,大家都是欺软怕硬:对于处于弱势的供应商,总是拿你不愿意当成价格的不合理,一直在价格上死磕。
对"小采购"来说,为什么价格的合理性一直是这么大的话题呢?很简单,他们除了谈价,没有能力在价格以外的地方做贡献,比如设计优化来降低成本,比如找到更合适的供应商来增加产品的差异化优势(这样我们就可以卖个好价钱,从而用不着跟供应商斤斤计较,在最后5分钱上死磕)。对于那些短期内竞争欠充分的情况,尤其如此。比如供应商已经锁定,现在要做设计变更;或者由于产能、地域等因素,我们只能跟特定供应商合作。
长期而言,供应商都处于充分竞争的情况,因为没有任何供应商缺乏实质性的竞争对手,而实质性竞争对手只要一个,就能形成充分竞争,这也是欧美判断垄断的重要依据(所谓实质性竞争,就是你是一米八,他是一米七五,你们两个可以掰手腕,能够形成实质性竞争;小姑娘一米五八,没法跟你掰手腕,就形不成实质性竞争)。但短期而言,我们的确会碰到竞争欠充分的情况。这是考验采购能力的地方。一方面,采购要做适当的成本分析或比价,大致判断成本、价格的合理区间;另一方面,采购要着眼价格以外的增值点,通过改变性价比的分子而不是分母来解决问题。
当然,跟关键供应商形成长期关系,通过长期关系来约束供应商的行为,也是应对短期竞争不充分的关键。"小采购"的挑战呢,因为能力不够,没法改变价格以外的东西,也没法跟关键供应商维持有效的长期关系,就注定困难多多。
评论